本文目录导读:
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作为汽车能源之一,柴油的使用广泛,不仅广泛应用于货车、客车等领域,还逐渐成为部分乘用车的首选,柴油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,我们就来揭秘柴油质量国家标准,了解其背后的意义。
柴油质量国家标准概述

柴油质量国家标准是指在我国境内生产、销售的柴油产品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,根据《车用柴油》国家标准(GB 19147-2013),车用柴油分为四个等级:柴油Ⅰ、柴油Ⅱ、柴油Ⅲ、柴油Ⅳ,各等级柴油的硫含量、芳烃含量、密度、粘度等指标均有明确规定。
柴油质量国家标准的重要意义
1、保障动力性能
柴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性能,优质的柴油具有低硫、低灰分、高十六烷值等特点,可以降低发动机积碳、磨损,提高燃油效率,从而保证汽车的动力性能。
2、保护环境
柴油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,对环境造成污染,柴油质量国家标准对硫含量等指标进行严格控制,有利于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,保护生态环境。
3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
严格的柴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助于提高柴油产品的整体质量,推动行业技术进步,促进产业健康发展。
柴油质量国家标准的相关指标
1、硫含量:柴油中的硫含量是影响发动机积碳和排放的关键因素,我国柴油质量国家标准要求,柴油Ⅰ、Ⅱ、Ⅲ、Ⅳ的硫含量分别不大于10mg/g、50mg/g、50mg/g、10mg/g。
2、芳烃含量:芳烃含量过高会导致发动机积碳,降低燃油效率,我国柴油质量国家标准规定,柴油Ⅰ、Ⅱ、Ⅲ、Ⅳ的芳烃含量分别不大于35%、45%、50%、55%。
3、密度:柴油密度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、燃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,我国柴油质量国家标准规定,柴油Ⅰ、Ⅱ、Ⅲ、Ⅳ的密度范围分别为0.835~0.875g/cm³、0.835~0.875g/cm³、0.840~0.880g/cm³、0.840~0.880g/cm³。
4、粘度:柴油粘度对燃油喷射、燃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,我国柴油质量国家标准规定,柴油Ⅰ、Ⅱ、Ⅲ、Ⅳ的粘度范围分别为6.0~13.0mm²/s、6.0~13.0mm²/s、6.5~13.0mm²/s、6.5~13.0mm²/s。
柴油质量国家标准对保障汽车动力性能、保护环境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我们应关注柴油质量,选择优质柴油,共同维护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参考资料:
1、《车用柴油》国家标准(GB 19147-2013)
2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《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》
3、中国石化集团发布的《2019年石化行业年报》